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商务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取消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包括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并正在进行差别待遇评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30日对此回应称,香港因此受到的影响非常小。美国取消这一待遇对香港意味着什么?会否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影响?
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即日起停止向香港出口受管制的国防装备,对于可军民两用的相关科技,美国将要求申请许可后才可出口到香港。
对于美国最新的制裁措施,林郑月娥30日会见记者时表示,美国每年从香港获得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现在只要求军用及军民两用产品出口需先申请出口许可证,不等于不允许出口。她表示,香港很多用这些产品的行业可能都有替代品,香港受到的影响会非常小。
所谓香港“特殊相关待遇”,最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也就是单独关税区。
香港的单独关税区地位首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中国法律规定,经中央政府认可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规定,单独关税区可以成为WTO成员。中国香港在1995年1月1日成为WTO创始成员。
根据美国《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美国尊重香港的单独关税区地位和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后为世贸组织成员)地位。美国给予香港最惠国待遇地位,承认香港的原产地证书,视其为不同于中国内地的原产地。据此,历史上,在《多种纤维协定》中,美国进口的原产于香港的纺织品与服装都有不同于原产于中国内地的国别配额。
香港享有的“特殊相关待遇”还包括出口管制。美国出口管制国家分类表中,中国香港被分在限制较少的B组,内地被分在美国认为对其国家安全有潜在危险的D组。因此,对于有些出口到内地需要申领出口许可证的敏感技术产品,如果出口到香港地区则可以不用申领许可证或者直接豁免。
专家表示,内地与香港此前享受的最惠国待遇实际上并无差别。但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后,美国对内地加征了违反WTO协定义务的高关税,但对从香港进口的产品仍然按照WTO规定征收平均大约为3.5%的最惠国关税,如果美国取消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则原产于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大部分产品有可能被额外征收7.5%到25%的高关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对于美国单方面取消对港特别关税待遇的可能性,香港政府早前已作出研判,并制定应对方案。总体来看,这项措施对香港实际影响可能较小。
摩根大通也发表报告认为,据其初步评估,即便美国撤销香港特殊地位,料对香港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去年美国出口只占香港总体GDP的1.2%。
美国此举很可能适得其反。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地区之一,主要货物是酒类、肉类和农产品,在美国贸易体系中十分难得。同时,有1300多家美资企业在香港经营,这些美国企业在香港享有进入内地和东南亚的便利。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在5月30日发表的声明中就指出,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顺差来源地,加上香港的特殊地位,是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通道。美国此举不但破坏双方互惠关系,更损害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在港利益,为未来港美两地的经贸关系蒙上阴影。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差别待遇评估,这一评估结果有可能给香港造成更多方面影响。
如果美国认为香港已经没有高度自治,不愿意给予香港和内地不同的待遇,甚至不认可香港作为签约主体的地位,那么很多港美之间的协议都可能要重新审视,例如香港和美国之间的航空服务协议、双边税收信息交换协定(FACTA跨政府协议)、双边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