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展位申请:021-5414 3996
距华交会开幕还有天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分享到: 更多
劳动力成本上涨巨压下,中国轻工业“走出去”速度加快
发表日期:2017年12月19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轻工制造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大放异彩。但近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考虑“走出去”,在全球寻找机会。有调查报告指出,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为中国大多数轻工企业面临的头号挑战,有10%的企业已在或计划未来三年在海外投资。

竞争优势不再

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失去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上涨,五险一金、原材料成本等要素的价格上涨,都增加了轻工制造业的压力。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中心与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日前合作发布的《应对中国轻工业成本上涨:发展中国家有什么机遇?》报告表示,过去三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0%-20%,原材料投入成本上升、产品需求萎缩也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这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

该调查项目对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人民币)外向型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和广泛的问卷调查,涵盖四个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门类:服装、鞋类、玩具和家用电器。

调查显示,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压力,超过60%的受访企业将技术升级作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选策略。然而,自动化策略应用于轻工制造业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以鞋类部门来看,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和必要环节都依赖于手工制作,难以通过提高自动化来替代劳动力成本。

而其他很多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加强对要素投入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改变生产线或扩大市场。走出去到海外设厂,也成为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之一。

调研团队发现,有10%的企业已在或计划未来三年在海外投资。这个比例很小,报告分析称,可能是因为调查中不包括已经全部搬迁(至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的企业,也没有报告被调查企业母公司的海外投资情况。另一种解释是,几乎所有受访企业在中国只有一种生产业务,这意味着在国外开展新的业务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风险。

此外,大型企业普遍比小型企业更有可能向海外扩张或转移生产线。相比于贴牌生产(OEM)和自主品牌(OBM)企业,设计代工(ODM)企业更有可能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美提供的优惠关税待遇,迁往低收入国家可以有助于它们节省关税。

转移到哪里?

自2010年以来,很多中国轻工企业已陆续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尽管到目前为止,转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产业转移速度正在加快。

从地域来看,东南亚国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以孟加拉国为例,其劳动力成本低至月薪700元人民币左右,成为许多大型服装企业转移生产线的首选;而泰国,则以十分友好的政策红利来吸引投资。

此外,国内知名的假发生产商瑞贝卡将子生产线布局至非洲的尼日利亚、加纳等国,接近公司总产能的一半;华坚集团进入埃塞俄比亚三个月,就使当地皮革产品出口增长了57%。但不得不承认,即使有一些非常知名的中国制造商牵头投产,但相比于东南亚,并没有很多受访企业视非洲为自己的首选,非洲政治不稳定是制约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建设工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如海尔在俄罗斯、委内瑞拉、新西兰等国家建海尔工业园;海信在南非建家电产业园,生产系列家电产品;伊利集团投资建设新西兰大洋洲一体化乳业基地,项目同时覆盖包装、生产、深加工、科研等多个领域;新乡市币港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埃塞俄比亚独资建设中非现代畜牧业循环经济工业区,集屠宰、肉类加工、皮革、制品、综合利用于一体。

到底要不要转移到海外?这已经成为不少中国轻工企业迫切需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国内工资差距很大,并且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仍有优势。有专家据此指出,相比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更具实际意义的吸引力。

有调研显示,我国河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的返乡创业率和外来资本投入率均为全国最高。不少本土企业还创新生产方式,利用妇女、老人等闲散劳动力进行生产,在保证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挖掘了国内的潜在劳动力。

而耐克、阿迪等国际化的大公司,尽管此前将部分加工业务转移到中国,现又转移到东南亚,但一些核心高端技术的制造产业还留在中国,很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也还留在中国。

不管怎样,既然决定走出去,我国企业就不能再停留在道听途说、单打独斗的原始阶段,企业“走出去”需凝聚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同行之间还要抱团取暖。此外,中国企业发展海外业务还要严格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摸索,还要“求同尊异”,包容为重。

X关 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