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展位申请:021-5414 3996
距华交会开幕还有天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分享到: 更多
今后30年还将是代工企业的天下?
发表日期:2017年11月21日

近几年来,国内制造企业逐渐向东南亚迁移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并未盲目将工厂外迁,也没有急于创立自己的品牌,而是依旧在国内专注代工生产业务。该公司将不起眼的袜子做到了极致,并创造了自2009年以来连续7年袜子出口全国第一的纪录。现在,中昊针织仍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科技创新是该公司的成功之道。

花大价钱进行技术改造

中昊针织成立于2000年,从事各类袜子的开发、生产及出口,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袜子代工公司。该公司现有自控工厂15家,直接员工4300多人。

在同行业代工工厂效益下滑、陆续倒闭的环境下,中昊针织的出口额却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约30%以上的大幅增长,2015年出口额达2.36亿美元,主要市场包括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昊针织的“机器换人”计划也正是始于2013年。当时,一位在土耳其做生意的朋友向中昊针织总裁高宝霖推荐了一款意大利袜子生产机器,由于担心技术被学到,当时这家意大利企业并不想把机器卖给中国人。在充分了解到这款智能机器的技术优势和稳定性后,高宝霖下决心购买,并洽谈成功。他计划三年内花费6亿元人民币购买1200台智能机器,以实现“机器换人”。

在国内,行业平均一个机械师管理6台袜机,而目前中昊针织的一个工人就可以同时操控68台机器,用工数量从以前的2400人缩减至400多人。而且,这种智能机器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人工无法替代的优势,其产品质量和精密度超过一般的国内机器。高宝霖表示,投资智能制造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人用得越少越赚钱,这是现在纺织业无法回避的事实。早在去年接受采访时他就说过,中昊针织的人工成本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机器换人”是代工厂转型升级的选择和步骤之一,从劳动密集向智能制造转型将有效规避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代工竞争力下降的风险。高宝霖表示,中昊针织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由机器生产的袜子一次成型,质量更过关、穿起来更舒适,外国很多大品牌正是基于这一技术保障而成为中昊针织的长期客户。

当然,技术升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实现智能改造,资金是最重要的一环,“希望国家能够扩大投资实体,在就地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智能化过程中加大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支持。”高宝霖说。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的代工厂也正试图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发展至今,中昊针织已从简单代工发展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能够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方案,进而制造生产客户品牌的产品。

一度也想“走出去”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建立自主品牌、成为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是所有代工企业追求的终极阶段。高宝霖也深知品牌对销售的重要性,中昊针织承接的所有订单无一不是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客户。尽管建立品牌的诱惑极大,但高宝霖却表示,做企业要心无旁骛,“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他说:“我只专注做代工,建立自主品牌还需要等待时机。”

中昊针织也一度想在国外投资工厂,但考察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后发现,国内“走出去”的很多企业基本上是把国内产业原盘照搬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走的仍是“四小龙”当年的老路,是游牧转场而不是切实转型。中低端市场的蛋糕依然是在不同国家设厂的中国老板之间分割,围猎的目标就是危机四伏的国内同行。

而中昊认为,要真正地走出去,并不是把工厂简单地搬到国外,至关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使自己有足够的定价权。为此,公司决定继续扎根国内,通过持续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近两年来,中昊针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改造国际先进设备,提高智能化程度,设计研发智能袜产品,并以智能袜和中高端袜产品占据国内外市场有利地位,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该公司研发的智能产品将高科技融入传统纺织品,引领纺织行业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贴近出口国消费者需求,中昊针织在日本京都和美国纽约等地建有设计室,聘请当地设计师设计产品。切实而迅速的产业升级增加了该公司产品出口的定价权,也使得公司近几年的出口逆势蒸蒸日上。

有技术引进来,才能有产品走出去,实现中国外贸优进优出。“对公司而言,创立品牌的时机还未到来,今后30年还将是代工企业的天下。”高宝霖信心十足地说。

X关 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