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2小时物流网”呼之欲出
近年来,中国快递业飞速发展:连续6年保持50%左右增长,占全球快递量40%、2016年完成了313.5亿件业务量、整体收入突破4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如今,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跨境电商规模不断增大,近5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达60%,去年更是突破30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快递市场格局渐趋稳定,利润率上升空间减少,国际快递市场将成为中国快递企业的必争之地。今年行业增速出现回落,但随着农村市场、国际市场和冷链快递等业务的开拓,中国快递业转型正由理念变为现实。
目前,投资当地物流企业或是与之合作,是中国物流品牌出海的主要方式之一。5月29日,圆通速递发起成立“全球包裹联盟”,首批成员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快递及相关企业。据了解,“全球包裹联盟”目前已开始进入试运营阶段,未来将推动联盟成员的信息、服务和品牌上的统一。不久前,顺丰速运也发公告称,与全球最大物流企业之一的UPS合资成立一家名为环球速运的物流公司,主营国际快递服务,拓展全球市场。
海外仓是中国物流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另一主要方式。通过建设海外仓,包括时效、成本、清关、禁运等传统跨境物流的痛点都能得到解决。据了解,中国邮政目前已开办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仓库业务,可实现24小时内出库配送。顺丰、菜鸟网络、圆通、申通等物流企业也纷纷设立海外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超过200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海外仓,数量超过500个。
如今,中国物流网络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菜鸟网络、圆通等多家物流企业都提出了“全球72小时必达”的目标。今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一场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表示,力争未来实现72小时内将电子商务产品送达全世界任何地方,帮助所有小企业跨越国界。
开拓国际物流市场并非坦途
中国打造国际物流品牌,与近年来中国制造加速出海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因门槛低、环节少、成本低、周期短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跨境电商迅猛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跨境电商更是迎来巨大机遇。据统计,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
在跨境电商贸易中,物流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强大的国内物流品牌作支撑,国货出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难以解决。在繁荣的背后,跨境电商仍面临跨境物流跟不上的掣肘,当前许多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服务单一、物流效率低、成本高且运作效率滞后。
在这一背景下,中企打造国际物流品牌得到了国家在运力保障和政策上的双重支持。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为适应这些需求,如今中欧班列已覆盖28个国内城市,连接境外11个国家29个城市,累计开行了4000多列。这些中欧班列凭借其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为实现中欧间的物流畅通提供了运力保障。
与此同时,“打造国际物流品牌”也频繁出现在各类国家文件中。在今年2月由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要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在今年4月由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本土物流企业集团和知名物流服务品牌,树立并强化“中国物流”优质服务形象。
然而,开拓国际物流市场并非一片坦途。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快递业务量完成6.2亿件,虽然同比增长了44.9%,但只占中国快递总业务量的2%。这显示出,中国物流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人士认为,打造国际知名物流品牌,中国物流企业还须迈过多道关卡,比如克服跨境物流配套设施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巨大缺口,全方位、深层次塑造中国物流企业品牌形象等。
可以预见,2017年全球化的浪潮继续汹涌,在政策及产业的推动下,跨境出口电商将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对物流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服务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层次化趋势日益明显,唯有多渠道、全方位,同时高效且性价比高的物流支持才能给卖家提供更好服务,得到卖家的青睐。